銀騎士就《2024-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之建議

銀騎士是由一批關注香港醫療政策的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組成的民間組織,一直致力推動各方面的醫療政策的發展,增進香港市民的健康。雖然政府在去年開始落實《基層醫療發展藍圖》中提及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但香港醫療政策重心轉移至基層醫療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不少現有政策可進一步完善。我們盼望透過本建議書,推動政府當局在2024/25年度撥出更多資源予疾病預防措施之上,長遠紓緩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1. 婦女健康發展

婦女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容易在照顧家人時忽略自身狀況,如情緒健康、定期進行健康篩查。政府現時亦有三間婦女健康中心及指定母嬰健康院為處於不同階段的婦女,提供健康評估、教育、個別輔導等服務,惟不少婦女反映未聽過相關機構及服務,令社區資源未能有效運用。此外,多項調查反映本港婦女欠缺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疾病篩查的意識,導致子宮頸篩查、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的參與率不高。至於子宮頸癌預防方面,現時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已包括為合資格小五女生接種免費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而針對女中學生、18歲或以上較年長女童的一次性補種則遲遲未公布。

有見及此,我們建議政府當局:

  • 分配資源利用地區康健中心、社交媒體等多方途徑,轉介及宣傳三間婦女健康中心及旗下服務,重新調配分工,使資源運用更有效。
  • 增撥資源加強宣傳婦女常見癌症,如乳癌、子宮頸癌等的篩查服務,教育婦女養成定期篩查的習慣。
  • 盡快公布針對女中學生、18歲或以上較年長女童的一次性免費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安排,為學童提供全面保護。

2. 母嬰健康支援

本港生育率創新低,加上現時大多母嬰健康服務主要針對初生嬰兒,容易忽略新手媽媽的需要。根據現時本港數據,約五分一女性會有妊娠相關併發症,如:早產、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另外,有研究指出孕婦若在產後得到適切健康輔導、護養、控制體重,將能大大降低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具體而言,我們有以下建議:

  • 由母嬰健康院作起點,調整資源並聯繫地區婦女組織支援孕婦,針對婦女產前、產後生活習慣,如睡眠、情緒、飲食、母乳餵哺、運動訓練等多方面設專責單位作個人化評估及支援。
  • 調撥資源從而讓婦女產前產後的詳細健康規劃可以普及化,讓媽媽感受到自己與新生兒同樣受關注,保障婦女健康。

3. 骨質疏鬆篩查

隨著年齡增長,骨骼組織的鈣質會逐漸流失,容易出現骨質疏鬆並導致脆性骨折。長者一旦發生骨折情況,日常生活便會嚴重受影響,加重照顧者的壓力;有研究更指出約兩成三髖骨骨折患者需入住安老院,間接醫療開支高達七億。

如香港能推出骨質疏鬆全民篩查,並針對骨質疏鬆患者及高危人士提供適切的跟進,將可避免日後發生骨折所產生的醫療開支。

具體而言,我們建議特區政府:

  • 提供資源予各地區康健中心及社區健康站,為長者提供可持續的骨質疏鬆篩查及教育服務,包括為高風險人士提供DEXA骨質密度檢查、提供個人化生活習慣建議、舉辦防跌班等。
  • 把提供骨質疏鬆篩查服務列入各地區康健中心及社區健康站的服務招標文件中,確保有關服務成為社區健康服務點的恆常服務。

4. 完善資助到校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現時政府的資助疫苗接種,兒童接種率未如理想,不足以構成免疫屏障。根據衞生防護中心2023/24季度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月中,本港6個月至未滿6歲幼童接種流感疫苗比率僅46.6%,對比鄰近澳門,幼稚園和小學的接種率已接近80%。 不少香港家長對流感疫苗存在誤解,擔心兒童接種時恐懼或有注射位置疼痛等情況。參照外國做法,英國自2013年已在2至17歲學童的流感疫苗接種計劃中加入噴鼻式流感疫苗,當地也有研究報告指出,噴鼻式流感疫苗的成效較注射式流感疫苗高出50%

具體而言,我們建議政府當局:

  • 為學校流感疫苗接種計劃中的幼稚園和小學群組增加購入噴鼻式疫苗至總數之5成,以加強市民接種意願及提升學童接種率,避免學校爆發流感。
  • 增加人力資源協助學校行政工作,同時將表格電子化,減低老師的工作壓力。
  • 透過加強公眾教育,令家長更了解明白接種流感疫苗的好處。

5. 「港澳藥械通」增設疫苗品項  回應大灣區香港市民醫療需求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約有53萬香港居民長期生活在廣東省各大灣區城市,當中包括17.56萬未成年兒童,以及近9萬名65歲以上長者。 現時居粵港人對於本港提供的醫療服務仍有不少需求,以接種預防性疫苗為例,很多居粵港人在衡量兩地疫苗政策及覆蓋面後,仍然傾向接種「港版」疫苗,不惜舟車勞頓往返香港,過程中無疑為生活帶來不便,更惶論部分居粵長者或因身體狀況不便遠行而無法接種,諸種情況顯示相關醫療服務仍存實際需求,應予進一步討論及改善。

具體而言,我們建議政府當局:

  • 透過優化「港澳藥械通」政策,加入疫苗品項,允許在香港註冊使用的特定疫苗輸入大灣區各城市,供予居粵港人使用,並安排合適醫療單位(例如:19家「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協助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 首階段建議涵蓋以下7款已納入香港政府免費/資助疫苗接種計劃,而尚未納入大灣區九市免疫規劃之疫苗品項,讓居粵港人按照政府專家指引及建議下進行接種。
    •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
    • 白喉(減量)、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減量)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 加強劑;
    • 基因重组四價流感疫苗;
    • 十三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 十五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及
    • 二十三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
  • 長遠與內地建立「疫苗通」機制,便利香港註冊及使用的疫苗進入大灣區,供應並滿足香港居民及內地居民的醫療需要,協調兩地針對疫苗的使用規定,建立疫苗「互認互通」機制。

總結

在有限的資源下,我們建議政府從既有架構入手,利用各區地區康健中心推廣婦女健康、骨質疏鬆防治等,教育處於不同階段的市民做好個人健康規定,並完善現行資助疫苗計劃,如增加噴鼻式流感疫苗鼓勵兒童接種疫苗、擴展疫苗「港澳藥械通」,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負擔,使公共資源的運用更有效率。當然,我們也樂見政府當局加強投放資源於引入更多有效的藥物,加強對不同疾病患者的治療。盼望政府當局能認真考慮我們的意見,並反映在2024至25年的財政預案之中。

銀騎士 |  2024年1月29日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